离心机在制药、化工工业应用极广,其仍是当前化工中间体、医药原料药等生产工艺中固液分离的主要设备。但是化工、制药工业生产中离心分离过程一般都涉及到易燃易爆溶剂,离心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已成为重中之重。
在离心机在运转过程中,可燃溶剂存在的内环境具有形成燃烧爆炸的潜在不安全因素。这一潜在不安全因素如果遇到合适的条件,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 燃烧爆炸事故成因
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称为燃烧三要素。爆炸是剧烈燃烧,爆炸是能量(物理能、化学能或核能)在瞬间迅速释放或急剧转化成机械功和其它能量的现象,造成爆炸的条件是:温度、压力、爆炸物的浓度。离心机内造成的爆炸事故主要是受限空间内可燃混合气体的爆炸,即爆炸性物质爆炸(化学爆炸)。爆炸性物质爆炸过程具有如下三个特征:即反应过程放热,过程速度极快并能自动传播,过程中生成大量气体产物。这三个条件是任何化学反应能成为爆炸性反应所必须具备的,而且这三者互相关联,缺一不可。 - 防爆的基本原则
防爆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对爆炸过程特点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其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1)防止爆炸混合物的形成;
(2)严格控制着火源;
(3)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4)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的损坏;
(5)检测报警。
三、离心机防爆的安全技术措施
(1)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
针对在离心易燃易爆物料时,离心机内可充满可燃气体,一旦离心机由于静电或者其他原因产生火花导致离心机发生燃烧爆炸事故。故离心含有易燃易爆物料的溶液时,应确保离心机的密闭防爆。当采用惰性气体或其它气体保护,如向离心机内部充入氮气置换里面的空气,从而使氧气浓度维持在安全范围之内。控制氧气的浓度,一般可采用氧浓度监控法,严格控制氧的浓度。
首先必须保证氮气的气源稳定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事故的成因多是由于操作人员在没有氮气进行保护下,就打开下料阀门并开启离心机,溶液进入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产生静电火花引爆了甲苯混合气体,致使离心机发生爆炸。当氮气压力不足或供氮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报警装置发出警报,自动停车;在离心机启动时,必须用氮气对离心机系统进行气体置换,经检测氧气的浓度达到1%~2%时方能开车;当离心机进液时,对浮液和洗液都必须以氮气保护,防止空气在进液结束时或随液体的旋涡雾沫一起进入离心机;停电时,为实现氮气吹扫工作仍能正常进行,要求选用常闭式电磁阀,以保证氮气管线阀门在停电时始终处于开启状态。
特别应注意的是,企业在改造原有的离心机时,在针对离心机进行惰性化保护改造中,应设置相应的配套设施,如在线氧检测系统、连锁保护装置,否则极易由于惰性保护气源不稳定、管理不善、误操作,由于系统密封,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离心机爆炸事故。
(2)有效监控,及时处理
离心作业区域严格按照GB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的要求,设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并与强制通风设施进行联锁。若离心机一旦发生泄漏,检测报警仪可在设定的安全浓度范围内发出警报,可做到早发现,早排除,早控制,防止事故发生和蔓延扩大。
化工、制药工业生产中离心分离过程一般都涉及到易燃易爆溶剂,配备在线氧检测系统、连锁保护装置已成为基本诉求。离心机惰性气体保护、在线氧气检测技术与压差自动变送器、特殊的连锁保护等新技术的应用,使系统更安全、产品质量更有保证。尤其是智能化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将使传统离心分离设备安全性及自动化程度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确保了系统安全的可靠性。